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习多次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要把高水平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市场监管部门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营造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市场环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习指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的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要充分的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拥有的超大规模市场,内需空间大、潜力足,创新场景丰富,规模效应明显,能够为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广提供足够大的市场空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着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健全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规则,持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一是依法保护企业公平竞争。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等法规规章,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及时纠正指定交易、妨碍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等不当市场干预行为。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行动,引导优秀企业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实现优胜劣汰。二是构建与新技术新产品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对新技术新产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更看重运用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措施,带领企业健全合规管理体系,提升合规管理能力。针对辅助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稳步推进汽车产品质量安全沙盒监管制度,对新技术开展深度测试和技术评估。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完善企业信用修复制度机制,打造诚信经营环境。三是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更好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发展。完善投诉举报机制,逐步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提升消费维权效能。完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机制,成立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加大重点工业产品缺陷召回力度。
下一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立足职能快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畅通国内循环,更好支撑新型工业化。一是深入推动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快修订《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有效发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事前规范作用。深入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进一步加大对妨碍公平竞争典型问题的整治力度。大力整治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良好竞争生态。二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支持和指导企业加强合规体系建设,增强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自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完善产品安全沙盒监管制度,健全技术创新容错纠错机制。持续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健全失信惩戒、信用修复、信用激励机制,营造守法重信良好氛围。三是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提升召回技术支撑能力,推动互联网+召回监管常态化。全方面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加大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力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强化经营者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促进消费纠纷源头治理。
习指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我们深刻认识到,质量和标准贯通整个产业链条、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方面面,是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工具,是引领科学技术创新、抢抓先发优势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条件。
近年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持续完善质量管理顶层设计,扎实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制造质量新优势,积极服务保障新型工业化。一是快速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领域技术水平,批准筹建国家光刻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碳计量中心等,启动国家品质衡量准则实验室建设。累计建成200项国家计量基准和6.7万余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国家标准总数超过4.4万项,质量认证获证组织突破100万家,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超过5.2万家,有力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二是稳步推进重大质量项目建设。聚焦新能源汽车、量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遴选并推进实施质量强链十大标志性项目,部署实施一批攻关任务。印发《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三是有序推进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实施。印发 《2024年标准稳链项目实施方案》,系统推进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电动工程机械等十个领域产业链有关标准制定、实施和应用,加快构建联通产业链上下游的标准体系。2021年以来,共制定发布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超过1200项,有力支撑制造业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下一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着力打造质量标杆和先进标准,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一是着力构建适配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新建一批高准确性国家计量基准,组织并且开展产业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创新攻关计划和产业计量需求“揭榜挂帅”活动,提升计量基础支撑能力。研究建立动力电池、光伏组建等重点产品碳足迹认证制度,推动建立政府、行业、社会等多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认证采信机制。二是充分的发挥质量在支撑产业建圈强链中的作用。坚持边攻关边试点边应用,快速推进实施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推动质量强链项目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着力解决重大共性关键质量上的问题。组织召开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三是切实增强重点领域标准先进性。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及时立项和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在有色金属、塑料、土方机械、金属切削机床、风电设备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体系优化,研究制定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的指导意见,探索完善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切实发挥标准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牵引作用。快速推进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以标准国际化助力产业竞争力提升。
习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是产业的基础,蕴藏在千千万万企业中的创新资源、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是推进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和宝贵战略资源。
近年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大对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支持保护力度,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一是强化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保护。制定关于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意见,组织并且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侵犯商标、专利等问题。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深入开展全国商业机密保护创新试点,举办“企业商业机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更好维护企业创新权益。二是着力优化促进公司发展的政策环境。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针对公司虚假注册、信息严重异常等问题,积极推动在《公司法》修订过程中增设公司登记专章,对认缴登记制度作出优化调整,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出台《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全面统一各类经营主体登记制度。深入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持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逐步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三是支持帮扶企业提高技术能力。组织遴选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推广先进质量技术和质量管理模式。制定《中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检测评定管理办法(试行)》,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为企业拓展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大力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提质强企”三年行动,帮企业逐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质量损耗。
下一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加大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保护力度。深化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和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大对跨区域、链条化侵犯权利的行为的惩治力度,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大保护工作格局。深入实施全国商业机密保护创新试点、商业机密强企护链工程,加快制定商业机密保护规则、指引,帮企业提升商业机密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是持续深化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落实好《公司法》及配套法规规章,规范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有序做好存量公司注册资本调整,引导新设公司严格遵守最长5年认缴期限,确保新修订《公司法》有效落地实施,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深入开展质量技术帮扶。优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带领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新布局建设一批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更好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习强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方面提高质量;振兴制造业,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心中,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我们深刻认识到,质量是现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产品质量信得过、安全有保障,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重大技术装备质量安全水平和技术性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质量竞争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坚持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提升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和安全性可靠性。一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推动印发《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决定》,对冷轧带肋钢筋、瓶装液化石油气调压器、安全帽、钢丝绳、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等6种产品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督促企业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二是压紧压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出台《工业产品生产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和《工业产品营销售卖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制定印发63种重点工业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督促企业对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重点风险管控。三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254种产品纳入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组织对电线电缆、轴承等量大面广、代表性强的基础工业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依法处置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销售企业。2023年,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7%,较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下一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下大气力提升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保障。一是严把重点工业产品准入关口。对近期新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重点工业产品,抓紧时间制定许可细则,进一步严格审批管理。严格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加大对认证产品的抽查力度,从源头防范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流入市场。健全完善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将重点高风险工业产品纳入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将钢丝绳、钢筋、防爆电气设备等产品由推荐性国家标准转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二是推动落实工业产品生产、销售单位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关键风险点控制,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按要求配备质量安全总监、安全员,切实完善末端发力终端见效的责任落实机制。用足用好“三书一函”(挂牌督办通知书、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督促落实机制,确保各项措施执行到位。三是持续优化事中事后监管。科学动态调整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依照产品风险状况确定监管措施和监管频次,提升监管针对性有效性。建立实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质量分级等制度。强化监督抽查结果协同处理,通过公开曝光、失信惩戒等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习强调,要更加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我们深刻认识到,新型工业化是高水平开放的工业化,必须注重加强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层次地融合,充分的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在有序国际竞争中不断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重以推动制度型开放更好地服务“引进来”“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交流合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服务内外贸一体化加速推进。积极促进标准认证的国际衔接,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标准体系比对,简化认证认可程序,国际标准转化率总体达到82%,土方机械、起重机械等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超过90%。今年以来,共发布国家标准外文版159项,新下达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334项,有力支撑产业开放发展。二是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持续强化。印发《关于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世贸组织启动建设技贸措施通报预警平台中文版,促进达成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长宣言。今年以来,共向世贸组织通报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62项,占我国通报总量的85%。三是持续深化双多边合作。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执法机构签署反垄断合作文件,成功举办第七届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大会。成功举办中美合格评定工作会议,围绕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深入交流。在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领域,持续加强与东盟、乌兹别克斯坦、秘鲁、洪都拉斯交流合作。
下一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更加积极有序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好发展。一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支持与服务。围绕公平竞争、知识产权、质量基础设施等领域,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大力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持续完善国际标准跟踪转化长效工作机制,在重点领域转化一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二是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顶层设计。落实好关于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热情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谈判、投资便利化谈判、贸易政策审议。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工作,积极牵头制定零碳电力、电网智慧传感、新型光伏等国际标准战略白皮书,快速推进数字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先进基础材料等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三是巩固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成果。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中亚五国、东盟十国、海湾合作组织等深化交流合作,培育高质量发展“小而美”项目、“质量帮扶计划”项目。推动与埃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商签竞争领域合作文件,与全球主要司法辖区加强反垄断立法执法交流。推动对美标准与合格评定对话机制建设,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开展标准协调与合格评定互认,积极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测试机构国际合作,探索创新“走出去”的路径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