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年报: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强势 新兴市场需求成增长引擎

日期:2025-04-12 来源:爱游戏棋牌
 

  2024年,中国钢材出口量稳步增长,接近历史高位,东南亚和中东市场需求强劲,成为主要拉动力量。然而,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和高企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对市场运行带来压力。展望2025年,国际市场需求呈现分化趋势,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钢铁企业需聚焦高的附加价值产品,深耕新兴市场,以保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024年1-11月,中国钢材出口价格整体保持在较低水平,波动幅度较小,而进口价格则呈现显著的上涨趋势,形成了明显的分化格局。年初时,出口均价约为780-800美元/吨,但在上半年因需求疲软及全球经济压力,价格逐步下跌,并于2024年5月降至约760美元/吨。随后,受国内政策利好推动,市场信心得到提振,价格在2024年7月回升至约790美元/吨。然而,由于海外需求疲弱,出口价格在2024年11月再次下跌至约710美元/吨。

  相比之下,钢材进口价格趋势较为平稳但呈现缓慢上涨的趋势。2024年1-11月,进口均价从始至终保持在1600美元/吨以上,并在年底突破1800美元/吨。尽管2023年进口价格波动较大,2024年则呈现更为趋势化的态势。整体看来,出口价格低位徘徊且波动有限,而进口价格稳中有升,进一步突显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供应之间的显著分化。

  2024年1-11月,中国钢材出口量表现强劲,累计钢材出口量达到10133.61万吨,同比大幅度增长12.1%。其中,2024年10月的钢材出口量达到1118.16万吨,同比增加41.06%,是继2015年9月1124.84万吨后的历史第二高水平。

  与此同时,钢材进口量持续下降。2024年1-11月,中国累计钢材进口量为619.39万吨,同比减少19%,表明进口依赖度逐步降低。延续了近年来的进口量走势:2023年钢材进口量为764.51万吨,而2022年和2021年则分别为1056.93万吨和1431.82万吨,持续呈现下降态势。

  整体来看,中国钢材的出口能力明显地增强,进口量逐步减少,中国近年来巩固了作为全球钢材出口大国的地位,也进一步凸显了中国钢材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024年1至11月,全国粗钢产量为9.29亿吨,同比下降2.41%,供应端出现小幅收缩。从历年数据分析来看,2020年至2023年粗钢年产量分别为10.65亿吨、10.35亿吨、10.18亿吨和10.29亿吨,总体呈现先降后稳的小幅波动趋势,而2024年前11个月的产量较前几年同期有所下降。

  供应格局的变化,主要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政策调控及下业需求波动的影响。其中,房地产和部分工业领域的需求疲软,对钢材市场形成很多压力,使供应端呈现出收缩趋势。总的来看,粗钢产量的波动反映出行业供应格局的波动及运行压力。

  从消费端来看,2024年3-11月,全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为9.89亿吨,同比下降0.74%。虽然基础设施投资在下半年显现了较强韧性,对钢材料消费形成一定支撑。然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仍然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住宅和商业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明显,直接影响了建筑钢材的需求。

  根据Mysteel的普钢绝对价格指数,2024年国内钢材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年初钢价指数超4200元/吨,随后一路震荡下跌,在2024年8月触及年内最低点约3220元/吨。尽管在8月后钢价出现短期反弹,突破3900元/吨,但涨势未能持续,价格很快回落,并在年底稳定在3600元/吨左右。

  这一走势反映出市场供需两端压力较大。尽管出口表现相对稳健,但国内需求偏弱,再加上刚才仓库存储水平高位运行,导致市场信心不足,价格在反弹后缺乏进一步支撑,全年整体呈现弱势运行态势。

  2024年,铁矿石和焦炭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趋缓,但整体仍处高位,持续对钢铁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构成压力。

  铁矿石方面,根据Mysteel 62%港口现货价格指数,2024年价格整体震荡偏弱,主要在100-120美元/干吨区间波动,期末价格低于期初。全球矿山供应稳定,但受经济提高速度放缓、粗钢产量调控和季节性因素影响,终端需求疲软,导致价格承压。尽管下半年政策利好推动价格出现小幅反弹,但全年总体偏弱。

  焦炭方面,根据Mysteel焦炭价格指数,全年价格在2000-2300元/吨区间高位运行。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但受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区域调节能力有限的影响,价格未明显回落,显示市场对供应仍保持谨慎态度。上下游博弈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支撑了焦炭高价。

  总体来看,原料端呈现“铁矿偏弱、焦炭坚挺”格局。铁矿石因高估值和需求疲软而走弱,而焦炭则在高成本和供应预期支撑下保持高位。短期内焦炭价格难以大幅回调,若供给收紧或政策利好加持,价格仍有上行空间。原材料价格趋势使钢厂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受挤压,经营压力加大。

  2024年1-11月,中国钢材出口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各基本的产品类别出口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热轧板卷和涂镀板卷产品出口表现亮眼。

  根据Mysteel数据,2024年1-11月,热轧板卷和涂镀板卷的出口量均占总出口量的26%。其中,热轧板卷出口量达到2603.98万吨,同比增长36%,是增速最快的品类。涂镀板卷的出口量为2585.92万吨,同比增长21%,在建筑和家电等行业中表现出较强的需求韧性,表明下业对高的附加价值钢材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2024年1-11月,棒线%,显示出其在建筑用钢领域的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冷轧板卷出口量为757.66万吨,占比7%,同比增长26%,大多数都用在汽车、家电及轻工业制造领域,出口增长保持良好态势。

  此外,2024年1-11月,钢管类产品出口量为1042.29万吨,占比10%,同比增长9%,对工业用钢的需求支撑了其出口增长。受益于机械制造和船舶行业的需求复苏,中厚板的出口量为938.79万吨,占比9%,同比增长20%。

  角型材的出口量为495.64万吨,占总出口量的5%,同比增长20%,显示出在建筑工程和结构钢市场中的需求保持平稳。

  整体来看,2024年1-11月,钢材出口产品中,热轧板卷和涂镀板卷的出口增长最为突出,背后主要受亚洲市场基建和制造业项目回暖的推动。此外,家电、汽车等行业的回暖也提升了对高的附加价值钢材的需求,使涂镀板卷和冷轧板卷的出口量保持强劲增势。各类成品钢材的出口结构优化,进一步巩固了中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024年1-11月,中国钢材出口市场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总体表现强劲,出口量连续增长,其中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而日韩及欧美市场需求疲软。

  根据海关总署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东南亚市场出口表现突出,2024年1-11月,中国对东南亚地区钢材出口总量达到 3099.7万吨,同比增长 27.95%。其中,越南以 1180.11万吨位的出口量成为2024年1-11月中国钢材最大出口国,出口量同比增长 44.12%。菲律宾和泰国出口量分别为 466.78万吨 和 465.7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20.98% 和 7.63%。印尼和印度出口量分别为 443.91万吨和 284.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33.65%和15.83%,表明东南亚市场对钢材需求持续旺盛。

  中东市场同样表现出强劲需求。2024年1-11月,中国对中东地区钢材出口量保持显著增长,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出口量分别为 501.41万吨和425.5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48.07% 和 42.07%。中东市场对高的附加价值钢材产品的需求明显地增加,带动了整体出口增长。

  相比之下,东亚和欧美市场表现不佳。2024年1-11月,虽然韩国以 752.09万吨的出口量成为中国钢材第二大出口国,但同比下降 2.54%,主要受国内经济放缓和产能调整影响。欧美市场需求疲软,美国因进口政策调整削弱了中国钢材的竞争力。欧盟市场则受环保政策收紧及高碳排放进口关税影响,2024年1-11月,中国对欧盟出口量为 361.31万吨,同比仅增长 3.88%。尽管整体需求疲软,但不锈钢和特钢等高的附加价值钢材产品的出口仍有小幅增长,显示出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趋势。

  从出口结构来看,前十大出口国家中,东南亚国家占据五个席位,且增速普遍较高。中东国家占据两个席位,出口量和增速表现亮眼。巴西和土耳其作为新兴进口市场同样表现不俗,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 33.74% 和 3.63%。这一些数据反映出中国钢材出口的区域多元化布局愈加显著,新兴市场在基建和工业用钢材需求量开始上涨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东亚及欧美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根据IMF全球GDP增长率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球经济在2020年因外部冲击大幅度地下跌至-3.1%,但2021年实现了6%的强劲反弹。然而,自2022年以来,经济提高速度逐步放缓,2023年为3.3%,2024年和2025年预计分别为3.2%。这反映出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在回归常态的同时,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表现相对强劲,如印度和印尼在2024年预计保持5%以上的增长,而欧美发达经济体增速偏低,尤其是欧元区和英国2024年的增速预期不足1%。高利率环境和通胀压力持续抑制了长期资金市场和制造业投资,使大型项目的推进进度趋于谨慎,这对钢铁市场需求形成了一定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5年全球经济提高速度预计保持在3.2%,但区域间分化将持续存在。新兴市场有望成为钢材消费的重要支撑,而发达市场复苏缓慢,需求增长动力不足。因此,钢铁市场的未来走势将更多受到区域经济表现的影响,尤其是新兴经济体能否维持高增长,将对全球钢材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根据DISR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粗钢产量预计达到19.09亿吨,相较2024年的18.92亿吨增加约1700万吨。其中,印度是全球粗钢产量增长最显著的市场,预计2025年粗钢产量达到1.68亿吨,比2024年增加900万吨,成为全世界增量的主要贡献国之一。

  印度粗钢产量的迅速增加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动:首先,印度政府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运输、电力和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大规模项目,这些项目对建筑用钢和工程用钢的需求极为旺盛。其次,制造业的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在汽车、工程机械和家电等行业的带动下,对高的附加价值钢材的需求持续不断的增加。此外,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等政策进一步鼓励本土制造,推动钢铁企业扩大产能,提高市场供应能力,从而保持高位增长。

  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等传统产钢国的产量增长相对平缓。美国2025年粗钢产量预计为8800万吨,仅比2024年的8400万吨增加400万吨。这一增量主要受基建项目投入和制造业复苏的推动,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企和经济环境变化限制了增幅。欧洲2025年的粗钢产量预计为1.36亿吨,比2024年的1.28亿吨增加800万吨。欧洲市场的复苏主要依赖于高的附加价值钢材的需求量开始上涨,如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制造领域,但整体增速受到能源成本和环保政策的约束。

  总体来看,2025年全球粗钢供应格局呈现出新兴市场引领增长、传统市场稳步回升的态势。印度的强劲增量进一步夯实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而美国和欧洲在政策刺激和需求复苏的一同推动下实现小幅增长,但受到成本压力和政策调整的影响,扩产步伐相对谨慎。

  根据世界钢铁2024年10月发布的报告,全球成品钢需求在2025年预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不一样的区域间的表现差异显著。欧美市场需求依旧疲软,尽管2025年欧洲需求预测将增长3.5%,北美市场增长1.6%,但与前期的需求下滑相比,回升幅度相对有限,整体复苏步伐较为温和。

  相比之下,新兴市场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印度市场2025成品钢需求年预计会增长8.5%,达到1.55亿吨,连续三年保持高增长,是全球需求量开始上涨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东盟市场预计2025年成品钢需求量开始上涨3.8%,达到约7680万吨,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此外,中东和非洲市场在未来两年预计稳定增长4.8%,达到7410万吨,显示出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需求表现。

  亚洲市场的需求趋势也呈现分化态势。印度和东南亚市场表现亮眼,而日韩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存在限制。2024年东亚地区需求预测下降1.2%,尽管2025年预计恢复增长至0.6%,但整体表现仍显疲弱,受到本土经济调整和出口市场不振的影响。

  全球钢铁终端消费需求格局呈现出发达经济体需求复苏乏力与新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并存的态势,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的强劲增长,成为支撑全球钢铁终端消费需求的重要力量。

  2025年,亚洲市场的钢材出口竞争预计将进一步加剧。东南亚国家的大规模基建项目和工业化进程,对建筑钢材和工业用钢的需求持续扩大。2024年,越南制造业PMI在年初保持在51-52的扩张区间,但自5月开始下滑,8月跌至48以下,显示出制造业活动短期承压,但随后逐步回升。印尼的制造业PMI整体保持稳定,全年大多在54-56之间,反映出制造业活动韧性较强,扩张势头持续。相比之下,印度的制造业PMI表现尤为突出,全年保持在57以上,显示出制造业增长态势强劲,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领域。

  这些数据表明,东南亚和南亚市场的钢材需求仍保持比较高水平,区域内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活动为钢材出口提供了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产钢国不断的提高的产量,再加上其价格和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中国钢材出口在部分市场或将面临更加大的竞争压力。但凭借高质量产品、技术优势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中国钢材在区域市场的出口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2025年,地理政治学风险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仍将是影响全球钢铁市场的主要的因素。部分市场可能因地缘冲突和贸易摩擦而受到新的贸易壁垒限制。中国钢材出口需要在这一背景下优化市场布局,进一步提升对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

  在新兴市场中,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投资稳步推进,对高品质钢材的需求持续增长。此外,非洲地区在能源、矿产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拉动下,对钢板、型钢和管材等产品的需求量开始上涨显著,这为中国钢材出口开拓新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市场多元化的布局,有助于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强全球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2025年,区域经济合作将逐步推动钢铁贸易的发展。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实施以来,已显现出降低关税壁垒、提升贸易效率的积极效果,有望在亚太地区逐步扩大钢材出口份额。此外,《金砖国家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的推进,将为中国钢铁企业进入非洲和拉美市场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项目合作机会。

  同时,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将受到中欧投资协定等合作机制的推动,助力钢材产品更高效地流通于国际市场。然而,这些贸易协定的深化也代表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钢材供应能力的提升,可能为中国钢材出口带来新的竞争挑战。因此,中国钢铁企业要充分的利用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政策红利,提高贸易布局的灵活性和市场响应能力,进一步巩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钢铁市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钢铁企业需逐步摆脱传统的低成本竞争模式,向高的附加价值、高技术上的含金量的产品方向转型。2025年,全球对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将逐步提升,具备环保特性和节能优势的钢铁产品有望成为市场趋势。中国公司能够通过技术升级和工艺创新,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质量钢材产品的需求。同时,拓展高端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的领域,如新能源装备、船舶制造和高端机械制造等,将有利于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钢铁公司能够结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逐步优化全球市场布局。在东南亚和中东市场中,钢材需求表现出较强韧性,而欧美市场则面临一定挑战。企业可依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灵活调整出口策略,积极探索与当地企业和项目的合作,稳步提升市场覆盖率和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加强品牌建设将是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环节。通过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增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品牌认知度,提升在全球市场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在全球钢铁行业格局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推动国际产能布局已成为钢铁企业提升市场适应能力的重要方向。中国钢铁企业可结合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探索在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地区建设生产基地,以贴近下游需求市场,优化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同时,合理规划利用跨国合作平台,有助于提高市场响应能力,推动本地化经营发展。

  此外,通过稳步推进跨国并购与国际产能合作,企业可共享技术和资源优势,实现生产和供应链的多元化,提升全球化经营水平。在推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与当地市场的融合,促进互利共赢,有助于逐步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4年,全球宏观经济稳步的增长承压,钢材市场在需求变化和国际竞争中呈现出复杂局面。中国钢材进出口价格趋势分化明显,出口价格整体处于低位,全年波动幅度有限,而进口价格则稳中有升,反映出国际市场对高的附加价值钢材的需求增加。出口量方面,钢材出口总量明显地增长,尤其是在热轧板卷和涂镀板卷等产品的带动下,东南亚和中东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然而,日韩及欧美市场需求则相对低迷,尤其是受本土经济提高速度放缓、环保政策限制及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对进口钢材的需求显现疲软态势。

  国内市场方面,钢材供需保持基本平衡,但需求增速放缓,全年钢材料消费小幅下滑。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是影响钢材消费的重要原因,而基建和制造业需求则在政策推动下提供了部分支撑。从价格表现来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指数全年呈震荡下行趋势,市场供需压力较大。同时,尽管原材料价格波动趋缓,但整体仍处于高位,对钢铁企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形成持续压力。

  2025年,全球经济提高速度预计维持在3.2%,但不一样的地区的表现仍将有所差异。新兴市场如印度和印尼等国家经济活力依旧较高,保持稳健增长,而欧美发达经济体则受到高利率和通胀压力的影响,经济复苏进展相对缓慢。同时,贸易摩擦和地缘风险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或将继续对全球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产生影响。

  2025年全球粗钢产量预计达到19.09亿吨,较2024年小幅增长1700万吨。印度在钢铁生产领域表现出较强增势,预计2025年产量将达1.68亿吨。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升级的推进。相较而言,美国和欧洲等传统产钢国的产量变化幅度有限。预计美国粗钢产量为8800万吨,欧洲为1.36亿吨,两者的增长主要依托新能源、汽车和高科技产业的稳定需求,但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环保政策对扩产形成了一定约束。

  在需求方面,东南亚和中东市场仍是钢材消费的重点区域。东盟国家在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推动下,2025年成品钢需求预测同比增长3.8%。印度市场的需求表现尤为突出,成品钢需求增速有望保持在8%以上。中东和非洲市场需求也将保持稳步上升。

  相比之下,欧美市场的需求复苏仍显缓慢。欧洲成品钢需求预测增长3.5%,而北美市场预计仅增长1.6%。较高的融资成本和项目审批进度较慢,成为制约北美市场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

  与此同时,亚洲市场的竞争格局愈发激烈。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钢铁生产国通过扩充产能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正逐步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尽管如此,中国钢材出口依然具备优势,凭借高质量产品及区域合作协议的支持,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市场中稳步拓展。RCEP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钢材贸易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合作机会,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企业在这些市场中的竞争力。

  未来,钢材产品需求将更加多元化,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将受到更多关注。中国钢铁企业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优化供应链布局、完善产品结构及提升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潮汕英歌与海阳大秧歌同台斗舞,二者气势各异,一个靠动作,一个靠呐喊,网友:看了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

  潮汕英歌与海阳大秧歌同台斗舞,二者气势各异,一个靠动作,一个靠呐喊,网友:看了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

  4月11日,#陈德容喊话粉丝骂轻点 ,此前参加综艺口碑崩塌,节目中批评王蓉“太自我了吧”。

  突发!重大调整 特斯拉中国停止供应Model S和Model X两款新车 关税影响发酵?#特斯拉 #ModelS #ModelX

  因拒绝发生性行为,51岁女教师被同居11年男友杀害!警方鉴别判定的结果:嫌疑人无精神病

  去年8月,广东一名50多岁的女性小学教师被男友杀害一事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4月9日,记者从被害女教师文女士儿子陈先生处获悉,此案一审或将于近期开庭。

  4月下旬,广东将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长沙、南京等8座城市,开启春季招聘活动,预计在每个城市提供超1万个工作岗位,岗位年薪普遍不低于10万元,其中不乏年薪50万元以上乃至100万元以上的高薪岗位。

  山姆超市,又出事了。4月6日,线万元商品遭冒领#冲上热搜第一。有网上的朋友表示,“太离谱了”。

  “令人震惊、史无前例”!美媒爆:美政府将6000多名仍在世合法身份移民列入死亡人口数据库

  美国《》当地时间10日发布报道称,根据该媒体获得的记录以及四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美国社会保障署本周在国土安全部长诺姆的要求下,将6000多名以拉丁裔为主、仍在世移民的姓名和社会保障号码,添加到了用于追踪死亡人口的数据库中。

  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了“印度制造”,希望把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赶上中国,超越美国。